很喜欢一段话:“山有山的高度,水有水的深度,风有风的自在,云有云的温柔。你没有必要去攀比,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,楼上看风景的人正在看你。其实你不必仰视别人,你自己亦是别人眼中的风景。不攀比,不羡慕,不强求,洒脱一点,保持平常心,认真过好自己的日子,让每个人溢满幸福和欢喜,就挺好。”
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,同样,也都有自己的短板。生活中,我们吃过太多的苦,受过不少的罪。我们曾经被欺骗、被嫉妒、被嘲讽、被诋毁,被落井下石,被认为软弱可欺。我们走过艰难的路,流过悔恨的泪。
回首往事,我们依然要继续保持善良,做个好人。因为,我们坚信:好人一生平安!
一、知敬畏,筑牢底线
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什么是底线?底线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最低标准或原则。底线是事物的分界线,也是做人做事的警戒线。现实生活中,法律就是我们必须筑牢、务必严格遵守的底线。
君子有所为,有所不为。底线,是生而为人的品格,是存于世间的尊严,是傲人风骨的气节。所以冯骥才说,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,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。
不知道敬畏,靠侥幸、靠赌博、靠人脉,是万万不能的,是行不通的。只有心中有敬畏,才能坚守底线,不触碰底线,从而获得完美的人生。
坚守底线,不能攀比,不能观望,不能变通,不能被周遭裹挟,不能被他人误导,不能随波逐流,更不能人云亦云。
坚守底线,唯有经常学习,掌握法律知识,不懂就问,常学常新。
坚守底线,要经常反思,对照检查,反省自己,克制自己,静下心来,潜心向上,做个守法纪、知敬畏,不逾矩的老实人。
二、懂规矩,守规则
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。我们生活在一个讲规则的世界。遵守规则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道德。规则无处不在,无时不有。
做人,要有规矩意识。要明白,规则是为了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,保护我们自身。
遵守规则,敬畏规则,可以使我们平安顺遂,和谐无忧。在遵守规则方面,我们的领袖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。
周恩来去北戴河,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,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,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,接电话的管理员回答:“我们有规定,图书不外借,要看自己来。”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。
伟人就是伟人。有谁能像周总理那样以身作则,遵守规则?
君不见,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闯红灯现象屡见不鲜。闯红灯的不乏那些领导干部。
作为一名普通公民,遵守规则,是我们应尽的义务,也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必要措施。
我们心中要有规则,守规则。践行文明礼仪,做文明人,行文明事,让文明行为成为习惯。
三、常慎独,致良知
良知是人本心的表现,是存在我们本心当中对是非善恶的判断。人人都有良知。
明代王阳明创立了心学。提出致良知的四条路径:一是立志,坚持不懈,专注精一。二是勤学,勤确谦抑,不骄不躁,为人诚恳,表里如一。三是改过,勇于改正错误。四是责善,劝善真诚,自我批评,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。
我们都是平常人、普通人,不求做什么圣贤,也不求做多么惊天的伟业。但我们要经常慎独。一个人在独处时,最能够静心生慧。常常反思自己,检查自己,反省自己的言行。
在日常生活中,要多读经典,一心向善。养生就是养心。心要善,常怀慈悲之心,做到眼善、语善、言善、行善。要尽己所能,多行善举。行善不分大小,只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坚持。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”
在前的路上,我们或许常常被伤害,或许好心没有好报。不要气馁,不要停下脚步。提升自己,强大自我,做最好的自己,知敬畏、懂规则、致良知,慎终如始,做个好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