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水,是大自然的杰作,是诗意的源泉。
当诗人的情感与山水景观相碰撞,相交融,那份对大自然的热爱,便化作了字里行间流淌的诗意。
每一首山水诗,都是一幅流动的画卷。
【1】
宿石邑山中
唐·韩翃
浮云不共此山齐,山霭苍苍望转迷。
晓月暂飞高树里,秋河隔在数峰西。
仰望石邑山,空中漂浮的白云也不能与此山平齐,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峦,云气弥漫,远远望去,更显朦胧。
拂晓时分踏上旅程,透过参天大树的缝隙,可以看见朗朗明月高悬空中,峰回路转,曙色渐开,月亮又被山峰遮住。
此诗为作者途经太行山夜宿石邑时所作,描绘了夜宿和晓行时的所见景色。全诗意境幽美,景中寓情,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,孤独凄清的况味。
【2】
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
清·纪昀
浓似春云淡似烟,参差绿到大江边。
斜阳流水推篷坐,翠色随人欲上船。
这里的山色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样浓厚,又好似薄烟轻淡,参差不齐的树影映在江面上。
夕阳西下,一只蓬船行驶在富春江中,两岸景色秀丽,不禁推开船篷,只见一片青翠碧绿,一片翠色似乎涌上了船头。
纪昀,字晓岚,清代学者、诗人、目录学家和小说家。他一生诙谐、机敏,才华出众,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。
这首诗清新而活泼,描写出富春江山水的神韵。
【3】
山中杂诗
南北朝·吴均
山际见来烟,竹中窥落日。
鸟向檐上飞,云从窗里出。
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,夕阳的余晖从竹林的缝隙里洒落,给人一种优雅明亮的美感。
鸟儿从山中小屋的屋檐上飞过,洁白的云儿竟然在窗户间穿进穿出。
这首山水诗,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幽远,描绘其住在山中的生活,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的闲适自在的心境。
纵览全诗,宛如一幅美妙的山居风光画卷,每一句都展现出静谧与幽深独特的画面,读来如身临其境,令人神往。
【4】
山寺秋霁
唐·张仲素
水落溪流浅浅,寺秋山霭苍苍。
树色尤含残雨,钟声远带斜阳。
浅浅的小溪,缓缓的流淌,秋日的寺院被山间朦胧的云雾环绕,苍茫一片。
雨后初晴,空气清新,草木间,还残留着点点晶莹的雨露,夕阳西下,远处传来寺院的暮鼓声,悠扬而深远。
张仲素,字绘之,唐代诗人。其诗语言十分清婉爽洁,悠远飘逸,少有庸作;题材上以写征人思妇的居多,也有描写宫乐春旅的作品,刻画细腻,委婉动人。
这首绝句诗人勾画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画卷,让人心旷神怡,流连忘返。
【5】
山行即事
宋·王质
浮云在空碧,来往议阴晴。
荷雨洒衣湿,蘋风吹袖清。
鹊声喧日出,鸥性狎波平。
山色不言语,唤醒三日酲。
浮云在碧蓝的晴空来来往往,好像在商议天气的阴晴变化。
一路荷花伴雨,不一会也淋湿了衣裳;水面浮萍间飘来轻柔的和风,吹拂着我的衣袖,带来阵阵清爽。
雨过天晴,喜鹊欢欣地啼鸣;风平浪静的水面上,鸥鸟在尽情地嬉戏。
雨后的山色更加明净清新,它虽不言不语,却能使人神清气爽,困意全消。
全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,表达了作者对秀丽山色的喜爱。
【6】
襄邑道中
宋·陈与义
飞花两岸照船红,百里榆堤半日风。
卧看满天云不动,不知云与我俱东。
两岸繁花似锦,随风轻扬,船身映照得呈现淡淡地红色,船儿沿着长满榆树的长堤航行,半日工夫,就到了百里以外的地方。
我躺卧在船上,仰望蓝天白云 ,它们似乎都静止不动,然而,我却深知,这些云朵和我一样,都在向东行前进。
陈与义,北宋末,南宋初年诗人,其作品语意超绝,笔力横空,疏朗明快。
此诗作于其入京待选途中,展现了行船途中明丽的景色,以及诗人的闲适心情。
【7】
临平道中
宋·道潜
风蒲猎猎弄清柔,欲立蜻蜓不自由。
五月临平山下路,藕花无数满汀洲。
水边有一片蒲草,微风拂过,蒲草随风翩翩起舞,好像是在表现自己轻柔的舞姿。蜻蜓纷纷飞来,想要在蒲草上稍作停留,却总是身不由己,无法站稳。
五月间漫步在临平山下的小径上,可以尽情欣赏汀洲一望无际的水面上,那一朵朵盛开的荷花。
道潜,北宋诗僧。与苏轼诸人交好,苏轼谪居黄州时,他曾专程前去探望。
这首诗是“诗中有画”的佳作,描写生动传神,通过描写风吹蒲草、蜻蜓欲立、荷花满塘,勾画出夏日江南水乡秀丽清新的画面,抒发了作者闲适的心态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。
【8】
春日游罗敷潭
唐·李白
行歌入谷口,路尽无人跻。
攀崖度绝壑,弄水寻回溪。
云从石上起,客到花间迷。
淹留未尽兴,日落群峰西。
我边走边唱,进入罗敷潭山下的谷口,走着走着,突然发现已经走到了路的尽头,而且也没有攀登过的痕迹。
于是我攀爬着过悬崖,又度过深谷,趟过溪水,沿着曲折的溪流往山上行去。
仰望天空,只见白云仿佛是从眼前的石头上飘起,当我到达罗敷潭时,被眼前一丛丛的鲜花所迷倒。
我一直逗留在这美景中,流连忘返,直到日落西山,还舍不得离开。
此诗叙写游罗敷潭的经历,描绘了罗敷潭赏心悦目的美景。罗敷潭位于河北省邯郸县西北。因为李白曾到此游览,所以后人在潭北坡上建了一座四角亭,取名“李白亭”。
-end-